|



| |
 |
|
苗圃名稱:海桐 |
所屬類別:灌木苗圃 |
海桐別名海桐花、山礬,常綠小喬木或灌木,高達3米。產于中國江蘇南部、浙江、福建、臺灣、廣東等地;朝鮮、日本亦有分布。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各地庭園習見栽培觀賞。
海桐-簡介

海桐學名:Pittosporum tobira
別名:海桐花、山礬
科屬:海桐科 海桐屬
常綠灌木或小喬木,嫩枝被褐色毛。葉互生,革質,倒卵形或狹倒卵形,全緣,先端圓或鈍,基部楔形。傘形花序生于枝頂,有毛;ㄓ邢銡,花瓣5,雄蕊5。初開時白色,后變黃。子房有毛。蒴果球形。
海桐-產地分布
產我國江蘇南部、浙江、福建、臺灣、廣東等地;朝鮮、日本亦有分布。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各地庭園習見栽培觀賞。
海桐-形態特征

海桐常綠小喬木或灌木,高達3米。葉多數聚生枝頂,狹倒卵形,長5一12厘米,寬1—4厘米,全緣,頂端鈍圓或內凹,基部楔形,邊緣常外卷,有柄。聚傘花序頂生;花白色或帶黃綠色,芳香,花柄長0.8—1.5厘米;萼片、花瓣、雄蕊各5;子房上位,密生短柔毛。蒴果近球形,有棱角,長達1.5厘米,成熟時3瓣裂,果瓣木質;種子鮮紅色;ㄆ5月,果熟期10月,蒴果卵球形,有棱角,成熟時三瓣裂,露出鮮紅色種子。
根、葉和種子均入藥,根能祛風活絡、散瘀止痛;葉能解毒、止血;種子能澀腸、固精;也可供觀賞;對二氧化硫等有毒氣體有較強的抗性。
海桐-生長習性
對氣候的適應性較強,能耐寒冷,亦頗耐暑熱。黃河流域以南,可在露地安全越冬。華南可在全光照下安全越夏。以長江流域至南嶺以北生長最佳。黃河以北,多作盆栽,置室內防寒越冬。對光照 的適應能力亦較強,較耐蔭蔽,亦頗耐烈日,但以半陰地生長最佳。喜肥沃濕潤土壤,干旱貧瘠地生長不良,稍耐干旱,頗耐水濕。盆栽或地植,可用一般表土,施鈣鎂磷肥及腐熟餅肥或禽畜糞作基肥,以后一般管理。萌芽力強,頗耐修剪,一般4~5年生以后,可根據觀賞要求,修剪成平臺狀、圓球狀、圓柱狀等多種形態,經過修枝整形的植株,價值頗高。
海桐-繁育栽培

海桐用播種或扦插繁殖。蒴果10~11月份成熟,果皮木質,成熟時由青轉黃,種子藏于膠質果肉 內,假種皮鮮紅色,具油脂,有光澤。采集的果實,攤放數日,果皮開裂后,敲打出種子,濕水拌草木灰搓擦出假種皮及膠質,沖洗得出凈種。果實出種率約為15%。種子千粒重為22~27克,忌日曬,宜混潤沙貯藏。翌年3月中旬播種,用條播法,種子發芽率約50%。幼苗生長較慢, 實生苗一般需2年生方宜上盆,34年生方宜帶土團出圃定植。扦插于早春新葉萌動前剪取1~2年生嫩枝,截成每15厘米長一段,插入濕沙床內。稀疏光照,噴霧保濕,約20天發根,1個半月左右移入圃地培育,2~3年生可供上盆或出圃定植。平時管理要注意保持樹形,干旱適當澆水,冬季施1次基肥。海桐蟲害主要有吹綿介,開花期常有蠅類群集,應注意防治。
海桐-園林用途
在氣候溫暖的地方,本種是理想的花壇造景樹,或造園綠化樹種,尤其是適合種植于海濱地區。多做房屋基礎種植和綠籬。北方長盆栽觀賞,溫室過冬。

海桐-觀賞應用
株形圓整,四季常青,花味芳香,種子紅艷,為著名的觀葉、觀果植物?苟趸虻扔泻怏w的能力強,又為環保樹種。適于盆栽布置展廳、會場、主席臺等處;也宜地植于花壇四周、花徑兩側、建筑物基礎或作園林中的綠籬、綠帶;尢宜于工礦區種植。同屬的光葉海桐花,種子橙黃色,葉光亮,亦供觀賞。
海桐-藥用價值
釋名:刺桐
氣味:(木皮)苦、平、無毒。
主治:1.腰膝痛。用海桐皮二兩,牛膝、芎、羌活、地骨皮五加皮各一兩、甘草五錢,薏苡仁二兩,生地黃十兩,一起洗凈、焙干,研細,布包好浸酒中(冬季浸二兩,夏季浸一周)。每日早晚空心各飲一碗。此方不得隨意增減各藥用量。
2.風癬。用海桐皮、蛇床子,等分為末,調豬油涂搽。
3.風蟲牙痛。用海桐皮煎水漱口。
海桐-海桐科屬
種名:Pittosporum Banks ex Soland
屬類:海桐花屬
科類:海桐花科
屬性:Pittosporum Banks ex Soland海桐花屬,海桐花科,約160種,分布于東半球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,我國有約34 種,產西南部至臺灣,有些供觀賞用,有些種類的木材有用。常綠灌木或喬木;葉互生,全緣或有波狀齒缺,在小枝上的常輪生;花為頂生的圓錐花序或傘房花序,或單生于葉腋內或頂生;萼片、花瓣和雄蕊均6枚;花瓣狹,基部粘合或幾達中部;子房上位,不完全的2室,稀3-5 室,有胚珠數顆生于側膜胎座上;果為一球形或倒卵形的蒴果,果瓣2-5,木質或革質;種子數顆,藏于膠質或油質的果肉內。
海桐-海桐皮
原料介紹
海桐皮為豆科植物刺桐或喬木刺酮的干皮或根皮。刺桐大喬木,野生或栽培為行道樹,分布于浙江、福建、臺灣、湖北、湖南、廣東、廣西、四川、貴州、云南等地;喬木刺桐桐為喬木,生于山溝或草坡,分布于四川、貴州、云南等地。
海桐皮采集在栽后8年左右即可剝取樹皮,通常于夏、秋季采收。有剝取干皮、砍取枝皮和挖取根皮等方法剝后刮去灰垢,曬干。
1. 刺桐皮為圓筒狀、半圓筒狀或板片狀,兩邊略內卷,長約40厘米,厚約0.25至1.5厘米,外表面黃棕色至棕黑色,常有寬窄不等的縱溝紋。樹干皮較枝皮厚,栓皮有時被刮去,未除去栓皮的表面粗糙,有黃色皮孔,并散布有釘刺,或除去釘刺后圓形疤痕,釘刺長圓錐形,高5至8毫米,頂端銳尖,基部直徑0.5至1厘米;內表面黃棕色,較平坦,有細密縱網紋,根皮無刺。質堅韌,易縱裂,不易折斷,斷面淺棕色,裂片狀。氣微,味微苦。
2. 喬木刺桐皮基本同刺桐皮,呈向內卷的橫長條形或平坦的小方塊,厚3至6毫米,外表面黃棕色或棕褐色至棕黑色不等,有的顯暗綠色,粗糙;栓皮多脫落,釘刺基部與栓皮界限不明顯;內表面淺黃棕色,平滑,有細縱紋。質堅硬,折斷面黃色,纖維性。氣微,味微苦。
以皮薄,帶釘刺者為佳。

海桐皮食療作用
海桐皮味苦辛、性平,歸肝、脾經;
具有祛風除濕、通絡止痛,殺蟲止癢的功效;
主治風濕痹痛,四肢拘攣,腰膝痿弱,目赤翳膜,蟲牙疼痛,腹瀉痢疾,跌打骨折,濕疹疥癬。
其他相關
本品生南海山谷,葉似梧桐,入藥用皮,故名海桐皮!逗K幈静荨芬稄V志》云:“生南海山谷中,似桐,皮黃白色,故以名之!薄毒V目》云:“海桐皮有巨刺,如黿甲之刺,或云即刺桐皮也! |
|
|